close

  方敬百年誕辰紀念會昨日在西南大學舉行,舊識故友追思詩壇耆宿
  方敬(1914-1996)
  重慶晨報訊 (記者 趙欣)方敬百年誕辰紀念會昨日上午在西南大學舉行。來自江蘇、浙江、湖南、成都以及重慶的方老的同事、學生、親屬代表分別在會上致辭,共同追思這位詩壇耆宿。
  方敬原名家齊,1914年4月26日出生於四川萬縣(今重慶萬州)。方敬與何其芳、楊吉甫被譽為中國新詩發展史上三大重慶萬州籍詩人。早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外語系,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上世紀三十年代,方敬的早期作品陸續在《文學季刊》、《文學月刊》、《新詩》、《文藝》等全國名刊上發表,從此走上詩壇,幾十年筆耕不輟。據西南大學中國詩學中心主任呂進介紹,方敬的詩富有時代氣息,選材精緻,表達委婉,語言朴素,在海內外有廣泛影響。
  上世紀四十年代,方敬創建出版進步文藝書籍的工作社,與何其芳、朱光潛、卞之琳合編《工作》半月刊。建國以後,方敬長期擔任西南師範大學(現西南大學)的領導工作,同時兼任重慶市文聯和重慶市作家協會主席。
  本組圖/重慶晨報記者 高科
  西南大學教授呂進:他是重慶新詩四傑
  “方老在新詩界的地位極高,許多人並不知道,當年很多外地文藝愛好者首先是從方敬的詩知道了重慶。”方老的弟子呂進教授今年也已75歲高齡了,他很自豪地告訴記者,上個世紀50年代,國內藝術界有“東北的電影、上海的小說、重慶的詩歌”一說,“這裡的代表詩人就是方敬。”呂進說,重慶新詩源遠流長,在近代的新詩大潮中,吳芳吉、鄧均吾、何其芳和方敬是最具代表性的四位詩人,“方敬的創作從上世紀30年代持續到90年代,跨度最長,影響力相當巨大。”
  市文聯書記王超:他以愛的名義寫詩
  “他是以愛的名義在寫詩。”王超認為,方老的一生體現了一位心懷大愛的詩人對真善美的尋覓過程,“真善美也是他作為一位現代詩人、散文家、翻譯家和教育家的漫長人生中,堅守如一的追求目標和價值取向。”
  王超認為,當代文藝工作者應從方老身上汲取營養,“特別是方老立身先於立言、人品藝品統一的崇高風範,尤其值得晚輩學習。”
  市作協書記王明凱:他像一部厚重的書
  “他的一生像一部厚重的書,寫滿了樂於奉獻,為時代而歌。”王明凱介紹說,學生時代的方老便深受五四時期新詩影響,“他讀郭沫若、冰心,也讀泰戈爾、歌德,不管時局如何動蕩,他始終不放棄文學理想。”抗戰時期方老迎來第二次創作高潮,“謳歌民族解放,將愛國主義融於作品之中”。建國後,方老得以沉下心來創作研究,詩歌技巧更加純熟,具備更加動人的藝術感染力。
  方敬之子方小明:他給了我們完整的家
  方敬在文革中也遭受了衝擊。當時西南師院的一些名師因為難以忍受屈辱尋了短見,生性堅強的方敬選擇了面對,這才有了後來幾十年的厚積薄發。但在方敬之子方小明看來,父親堅強的最大意義在於給了他們“完整的家”。
  方小明回憶說,噩夢開始於1966年,沒有任何徵兆,父親被批鬥、游街、勞改……“父親堅信黨會還他清白,我們最後沒有家破人亡,終於沉冤昭雪。”
  西南大學教授蔣登科:他為看足球熬更守夜
  蔣登科教授曾是新詩所98級博士生,方老愛好足球讓他記憶猶新,“我自己是不踢球的,但我會特意留心電視臺轉播球賽的消息。然後每次都打電話通知方老,他也會準時守在電視機前觀賞,如果太精彩,他還會熬夜。”
  蔣登科笑說,這讓師母有時很“生氣”,“上了年紀的人熬夜會很辛苦,但師母也沒轍,因為方老就愛足球啊,聊起球星來甚至比我們年輕人還熟。”
  江蘇教育學院教授江錫銓:他始終嚴格自律
  江錫銓教授是北京大學77級中文系畢業生,也是新詩研究所第一批訪問學者,方老留給他最深的印象,一是“韻味十足的川普”,二是“堅持用北大的標準為人處世。”江錫銓說,方老當年除了談詩論道,還很愛跟他聊關於北大的一切,“我發現,方老一直用北大的學術標準去為人處世。對於一些沽名釣譽的研究者很不屑,在一些繁冗空洞的會議上,他會悄悄離場,拒絕浪費生命。”  (原標題:他的詩,曾讓很多人知道了重慶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23giupv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