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我國夏糧、早稻、秋糧產量分別比上年增加39.1億斤、15.7億斤和192億斤。全年糧食產量達到12038.7億斤,比上年增產247.1億斤,實現建國以來首次連續十年增產
  ●當前中國三大主糧去年凈進口總數1900萬噸左右,商務部的進口數據顯示,我國去年12個月進口穀物總價值47.43億美元,同比暴增135.6%。
  聚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12月13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落幕,此次會議明確了我國明年經濟工作“穩中求進”的基調,並定下了六大主要任務。
  在這些任務當中,“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被首先提及,故被不少人稱為“第一任務”。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我國必須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糧,集中國內資源保重點,做到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更加註重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抓好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設。
  對此,記者昨日採訪了多位農業方面的學者,他們均表示,對糧食安全的重視在任何時候都不為過,當前雖然糧食生產實現了“十連增”,但這並不意味著糧食生產在質和量的增長上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不斷提升的需求。
  而在未來,如何平衡“以我為主”與“適度進口”之間的關係,如何在提升食品安全的過程中,利用好“科技支撐”,都是我國農業生產過程中,特別是糧食生產過程中所不可迴避的問題。
  糧食生產“十連增”難掩需求瓶頸
  2013年,我國又迎來一個豐收之年,糧食產量成功實現“十連增”。根據農業部的統計,今年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季季豐收,夏糧、早稻、秋糧產量分別比上年增加39.1億斤、15.7億斤和192億斤。全年糧食產量達到12038.7億斤,比上年增產247.1億斤,實現建國以來首次連續十年增產。與此同時,經濟作物的生產也取得穩定發展。預計全年油料將增產2.2%,蔬菜生產穩定發展,基本實現均衡供應。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糧食安全作為明年經濟工作中的“第一任務”有著怎樣的考量呢?
  “重視糧食生產一點也不為過,雖然我國的糧食生產不斷迎來豐收,但是否能跟上不斷增長的人口的剛性需求?又是否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在食品質量上的要求?要想破解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國繼續加大力度狠抓糧食生產。”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副所長王豐表示,在我國人口不斷增長而耕地面積卻無法擴大的情況下,如何保障13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不可不說是中國最大的課題。
  就在我國糧食不斷增收的同時,我國的糧食進口量也水漲船高。根據相關統計,當前中國三大主糧去年凈進口總數1900萬噸左右,商務部的進口數據中更顯示,我國去年12個月進口穀物總價值47.43億美元,同比暴增135.6%。中國有望於今年超越埃及,成為全球最大小麥進口國。
  然而,糧食生產的豐收並無法滿足我國人民群眾對於糧食需求的增長。對此,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也進行過分析,這幾年我國糧食的進口數量的確在不斷增加,“增加的原因從根本上講,就是我們增產的幅度還不能夠完全滿足消費剛性增長的幅度。“據他介紹,我國的人口在絕對增長,因此口糧需求不斷增加,與此同時,我國城市化人口快速增加,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升級,農產品加工的需求不斷提升,客觀上也進一步抬升了我國的糧食需要。
  正是出於糧食消費需求的升級,因此從結構上來說,我國更加需要進口一些糧食品種作為調劑。“比如小麥我們是不缺的,庫存也比較豐富,但是我們要進口麵包粉。”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儘管國際個別時段糧食價格的走低也刺激了進口,但無論如何,這一趨勢已經十分明顯。
  糧食安全“以我為主”把握進口度量
  正是在如此背景下,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才打出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組合拳,以求進一步夯實我國農業生產的根基。
  然而如何把握這些手段之間的關係,卻大有文章可做。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廖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表示,時下不少業內人士都在思考“以我為主”與“適度進口”兩者間的關係,“在我看來,這兩者是相輔相成,是要形成互補的。首先,我們要看到,國家這次提的是‘適度進口’,並非全面擴大進口,這就是在強調‘以我為主’的基調,我們一定要把飯碗攥在自己手裡。但是為什麼又要提出‘適度進口’的概念?這就是一個靈活調劑的思路,當我國的農產品供應,特別是生豬、大豆等品種在某些時間段內存在供給短缺,當然就需要利用國際市場進行填補,這是現階段不可迴避的問題。與此同時,現在大家對很多高質量的農產品都有需求,適度進口可以滿足大家這種不斷提升的消費需求,同時也能引入先進生產經驗和技術,促進國內競爭,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只不過,這個“適度”的“度”如何把握,是一個需要繼續摸索的問題。“應該有一個體系,來進行科學度量,一方面要滿足國民生產生活的需要,同時也要保障我國自身糧食的供給能力。”廖明表示,這一問題絕不僅僅是這一兩年的問題,而是我國農業發展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對此,王豐也表示,“適度進口”是當前我國滿足國內糧食需要必須採取的手段,但國家採取這一手段,不僅是為了調劑需要,也是為了反推國內糧食生產,進一步強化糧食供給“以我為主”的能力。
  王豐強調,糧食生產離不開“科技支撐”,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才會將這一點列入要求當中,“現在很多人談到轉基因等一些技術都十分反感,但我們要看到,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必然要面臨很多農業科技的前沿問題,一定要糾正態度,好好去研究和利用,一味否定解決不了問題。”在他看來,在科學技術上不斷挖潛力,同樣是增強糧食安全“以我為主”供應能力的必要措施。
  廣東力爭明年糧食
  總產量超1350萬噸
  ■南粵迴響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決定剛剛出台,記者就第一時間連線了廣東省農業廳,該廳表示正在認真學習會議精神,並根據廣東省的情況,研究部署下一年的工作。
  眾所周知,廣東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糧食消費大省。但廣東的人均耕地卻嚴重不足,耕地後備資源匱乏。據省農業廳介紹,2012年末,廣東省的耕地保有量總面積4752.19萬畝,基本農田面積3982萬畝。全省現有人均耕地不足0.4畝,不到全國人均耕地1.41畝的三分之一,也遠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人均耕地0.8畝的警戒線。耕地資源稀缺已成我省糧食發展的剛性制約因素。
  2012年,全省糧食總產量1396.3萬噸,同比增長5.7%,實現自1997年以來首次連續4年增產,但相比龐大的市場需求,這點增長顯得杯水車薪。省糧食局介紹,2012年全省糧食總消費量約4250萬噸,凈購入糧食3080萬噸,其中進口1580萬噸,占購入總量的51%。因此,保障糧食安全一直是廣東常抓不懈的一項核心工作。
  在過去的一年裡,廣東的糧食生產遭受乾旱、強颱風和暴雨洪澇影響,糧食作物改種和絕收面積較大,導致全年糧食總量呈現減產態勢,但仍可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糧食總產量1313萬噸的任務。據農業廳方面預計,我省今年糧食總產量雖然減少約80萬噸,但仍可達到1316萬噸左右,這也體現出我省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的信心和決心。
  在未來的一年中,廣東省農業部門仍將一如既往地按照黨的十八大對“三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繼續抓好政策落實,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實施糧食穩定增產行動,落實糧食生產責任,確保糧食生產計劃的完成。同時,細化種糧補貼面積統計方法,全面實行“一戶一表”制,探索種糧面積申報、審核和彙總信息化管理,做到統計數據真實可靠,確保惠農強農富農政策落實到位,穩定農民種糧積極性。
  “我們將組織實施糧食產業示範區建設,通過全面實行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組織化和產業化生產,帶動全省深入開展糧油糖高產創建活動。同時,組織實施超級稻產業工程,通過‘企業+科研推廣機構+示範基地’的超級稻產業發展創新模式,建立‘育、繁、推’一體化超級稻產業鏈,加大超級稻示範推廣力度,努力提高糧食單產水平。”農業廳有關部門介紹,廣東將在2014年加快組織建設3個1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縣,打造亮點工程,示範推動全省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2014年農業部門負責牽頭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143萬畝以上。
  據介紹,2014年我省糧食播種面積預計達3750萬畝,總產量1350萬噸以上,力爭基本保持穩定。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鐘嘯 統籌:黃應來  (原標題:提高糧食安全“以我為主”供應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23giupv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